分享到:

中关村与世界对话

10-10月-2011
      国际金融危机催生新的科技革命,世界有可能进入创新急剧爆发和新兴产业加速成长的时期;

从今天的有界管理到明天的无边界管理,创新无处不在;

中关村是全球密度最高的人才特区,这里将会影响全球的创新投入。期待在中关村能够成就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

9月29日,在中关村论坛海淀专场,一个“科技金融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命题,引发了一场跨地域、跨领域的思想碰撞。

中国的机会,中关村的机会

“世界经济正在蕴育着新兴产业的竞争,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新兴经济体第一次有机会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去竞争。”清华大学博士、现任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的观点,释放出了明确的信息:全球科技产业的这种变革趋势,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和产业整体跃升创造了条件。

今年的中关村论坛是在当今世界主权债务危机加重,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风险,新的科技革命可能形成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人们的思考似乎更加紧扣“新兴产业发展”的主题。

“这时候正是我们面向未来、聚精会神、发展新兴产业的好时机。”曾就读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麻省理工大学,现任金沙江基金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的伍伸俊在发言中指出,中国的新兴产业正在崛起,特别是在中关村。因为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增长最快的市场,特别是从高科技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庞大而高度统一的市场。因此我们相信,未来十年中国新兴产业增长的机会是巨大的。特别是新能源包括电动汽车和半导体照明、电子商务、生物医药产业,这三大板块都将超过100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将超过50%。

由6个海归合伙人组成的金沙江基金,成立的5年中,主要跟踪新兴产业,特别是半导体照明产业,5年投了88个项目,涵盖了整个产业链。最近,在新能源产业,他们即将投资并引进了下一代太阳能技术的团队,希望落户在北京。

海淀区常务副区长、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主任杨志强认为,海淀区作为中关村核心区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优势。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计算机设备两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并形成了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通信产业三大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和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四大潜在优势产业。

杨志强说,中关村核心区在推动创新创业发展上已经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和路径。我们的思路聚焦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即通过制度创新释放科技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形成先进生产力。

资本市场发现并培育了新兴产业

“1976年的时候,人类还不知道有PC,也不知道电信产业会这么迅猛地发展,更没有听说过互联网,生物制药也是微乎其微。但是这四个产业却成了这30年最重要的产业。它是通过什么发现的?是通过市场发现的,尤其是资本市场。它的成长和壮大也是通过资本市场推动的。”

我们与其猜想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如到要素市场看一看。哪个地区能够吸引更多的创新元素,能够让这些元素更自由地交换,就能在新经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认为,科技创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除了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外,还要强化科技和资本的对接机制,这个机制将解决,第一是创新企业的融资问题,第二是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利益一致问题,第三是创新企业的智力结构问题,包括股权激励,用这些手段激励科技人员,让人力资本最大化。

杨志强认为,技术和金融是创新型企业做强做大的两翼,加快科技金融创新,就是要解决科技金融与创新创业脱节的问题。破解资金瓶颈,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做强做大提速。

围绕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企业做强做大,海淀区针对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企业的不同需求特征,努力建设和完善科技金融的对接服务机制,形成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创业投资与产业投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组合拳。

杨志强说,在推动海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业特别是科技金融对促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为企业打开参与全球创新的大门

在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主席戈登·戴伊先生的眼里,科学的界限正在减少和消失。

Lux研究公司亚洲区负责人威廉姆·布里斯先生则认为,从今天的有界管理到明天的无边界管理,创新无处不在。

在中关村论坛海淀专场,记者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科技创新领域的知名企业家、投资家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和分享科技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考和经验。在参与全球创新的今天,中关村海淀园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联网联心联世界、通路通智通四方”创新平台,不断产生创新聚集效应,并在全球科技园中脱颖而出。

中关村海淀园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世界科技园区协会总干事路易斯·桑认为,世界科技园区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它不断为解决人类社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出谋划策。他说,以中关村海淀园为代表的中国高新区,尽管借鉴了世界其他园区的成功经验,但并未简单模仿,而是注入了许多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内容,因此各个园区互相协作,共同发展,并探索出了独特的高科技园区发展模式。

今年4月份,在海淀园的安排下,路易斯·桑实地考察了中关村街道以及中关村科学城。路易斯·桑说,通过考察,我弄清楚了一点,中关村是中国科技创新中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符号。

作为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园长期以来坚持国际化发展。1991年,海淀园正式加入世界科技园区协会;1995年首次成功承办世界科技园区协会年会;2004年与科技部火炬中心共同开展了科技型企业“走出去”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2006年率先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0年6月,中关村海淀园被科技部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成为我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国家高新区。

海淀园深入贯彻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造就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和创新品牌。联想、方正、华旗、用友等一大批企业加速拓展国际市场,带动了园区跨国公司加速集聚。在海淀,微软、IBM等40多家全球知名跨国公司,设立了总部型分支机构或研发中心,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罕见的。

中关村创新之城建设步伐正在加快

今年以来,国务院批复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要求中关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标志着中关村开启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新时代。

国务院支持中关村“1+6”的先行先试政策效应开始显现。中央多个部门支持中关村率先建设人才特区,这些重大决策再次赋予了中关村引领创新的重大使命。

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高端创新要素的聚集和鼓励创新创业政策的先行先试,统筹中央和地方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中关村创新平台已搭建形成。示范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态势显著,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标准不断涌现,率先形成了以创新为特征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首都高端功能载体。

今年上半年,海淀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42人,其中创业类35人,占北京市70%,占全国总数的13.7%;列入北京“海聚工程”76人,占北京市47%;列入中关村示范区“高聚工程”61人,占北京市71%。

中关村核心区未来创新功能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中关村核心区正在着力打造两个万亿级产业聚集区。其中,海淀北部40平方公里的产业聚集区,以用地集约、产业集群、设施配套、生态良好、城乡统筹的原则,构建“一新、一代、多组团”,重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中关村科学城以中关村大街知春路和学院路为轴辐射的75平方公里区域内,在不增加土地资源、不进行大规模建设的基础上,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活化科技资源,将中关村科学城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新地标。

中关村核心区科技金融创新要素加快集聚。今年年初,海淀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力争用5年时间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形成“主体多元、交易活跃、要素聚集、体系完善、机制灵活”的科技金融体系。

中关村核心区全球创新活动凸显区域品牌。从中关村电脑节、创新中关村主题活动,到中关村论坛,中关村全球创新交流活动日趋成熟。中关村核心区已搭建起互联互通的全球交流平台,实现全球创新资源在中关村的有序流动,不断培育出与世界产业链条接轨的企业群体。


View: 1506

上篇新闻:前NeXT同事:乔布斯追求品质不计成本

下篇新闻:用asp程序来判断是电脑上网还是手机上网